原文引自:http://www.businessweekly.com.tw/KBlogArticle.aspx?ID=10587&pnumber=1
教改改到現在,已經二十年了,柯文哲前兩天跟教育部長吳思華還在為了十二年國教吵架。想當年政府編列1570億作為推動教改重點工作的預算,希望讓台灣的孩子「減壓、快樂學習、適性發展」。現在是2014年,我們看到的卻是:超過10萬的流浪教師,大學畢業生從25萬暴增到116萬,技職體系崩壞導致職業人才不足,學生不會操作車床,當車床族倒是可以;以及變成「論文產生器」、還搞出審查論文造假的大學教授。但問題是,「孩子壓力很大」這件事都還沒解決,反而冒出這麼多「副作用」?
政策追追追,追蹤二十年來、十一任教育部長,我們會發現:大學生人數暴增、流浪教師、技職崩壞等議題,來自李登輝的國民黨執政時期;至於搞出大學評鑑跟五年500億,用SCI跟SSCI來評價大學可以分到多少預算,讓大學教授的升等也要緊盯SCI、SSCI,則來自民進黨執政、黃榮村擔任教育部長時期。這兩年爭議很大的(偽)「十二年國教」,在扁政府時期是被教育部長杜正勝擋下,卻反而在國民黨重返執政後,由馬英九親自宣布推動。
再來就要講古了。
當年充滿熱情的教改成員,覺得小朋友念書壓力好大,為了「打倒升學主義」,聯考變成萬惡之首,所以要廣設高中大學,讓「人人有書念、人人沒壓力」,到了今天他們確實也做到了一部分:大學錄取了百分百,但是小朋友念書的壓力還是好大。至於為什麼好大,改成這樣,又是另外一段故事了。
1994年行政院成立教改審議委員會,找來當時諾貝爾獎光環閃閃發光的中研院長李遠哲擔任召集人,前行政院院長劉兆玄也是教改會的成員,然後丟出了「教育改革總諮議報告書」。
1996年教改會解散,在副總統兼行政院長連戰的推動下成立跨部會的「教改推動小組」。1998年,時任行政院副院長的劉兆玄擔任教改推動小組召集人,行政院院會通過「教育改革行動方案」,編列5年1570億的經費推動教改,當時的行政院長蕭萬長裁示:把「教育改革總諮議報告書」+教育部的「教育改革總體計畫綱要」攪和在一起做成撒尿牛丸…啊當然不是,是「教育改革行動方案」,然後,Go!
就這樣,從1994年開始到現在二十年的教育改革,在教改工作者、出版社、補教業者、政客、教師、家長團體…等等多方拉扯角力下,教改政策都沒辦法好好地依照原先設定的樣子出現,最後,改出了一場台灣的「教育災難」。
以下,是教改二十年的重要政策,與部長、執政黨對應表
郭為藩擔任教育部長時,搞個師資培育法,讓老師的產生由傳統的公費改成自費,同時讓大學可以開設「教育學程」。這一來使得各大學都可以培育出具有教師甄選資格的畢業生,讓有教師資格人數大增,嚴重的衝擊傳統的師範學校,同時,大量有教師資格的人出現,各校沒這麼多缺,也導致流浪教師的社會現象。
而在郭為藩擔任教育部長的時候,也同時開始進行多元入學、辦理第一屆的甄選入學,同時也宣布從民國八十五年起中小學逐年開放民間教科書。這種下未來另一場災難。
楊朝祥是郭為藩後第三個部長,但他任內廣開一綱多本,連高中都開始,造成「教科書風暴」。
甚麼叫做教科書風暴?小學也一綱多本,國中也一綱多本、高中也一綱多本,每個學校的「本」都不同,導致中小學教科書在課程上銜接不起來,出了大問題。同時,又因為缺乏規模經濟,教科書價格飆漲,對家長造成經濟壓力。
另一個流弊是,出版業者與學校教師掛勾、以求打入學校成為那一「本」,至於這一本究竟對學生好不好,反而不是重點。
1996年,連戰擔任行政院長、吳京擔任教育部長的時候,開始推動影響台灣近年社會最鉅、使得大學學歷嚴重廉價化的「廣設高中大學」政策,這項政策使得台灣的高中由177所狂增至318所,台灣的大學更從50所激增至147所,增加三倍之多!大學畢業生由25萬增加至116萬,幾乎是「人人有學念」。
同時,為了快速增加大學供應量,教育部也鼓勵專科跟技術學院去升格大學,所以那幾年,沒多久就會看到一間職業學校說自己變成「XX技術學院」、然後又變成「XX科技大學」。
然後,技職體系崩壞的悲劇就開始了。因為我已經是大學了,我也要開始跟隨論文評鑑機制,學校掉入了論文魔咒;本來,這些學校的核心價值是要專業職業訓練的,學生應該學配電路、學車床、學繪圖、學修車才對,結果,升格之後,學校的老師要追隨論文、學校的考試變成筆試為主,學生也要跟著看原文書,原有的職業訓練比重漸漸就失去了;而且,這些學校搶著開中文、外文、商管等科技,因為成本比較低。
台灣的技職體系崩壞,使得許多企業找不到專業人才,連會操作CNC的專業工人都找不到。
我曾經去北部一所私立大學演講,資管系的教授拜託我告訴學生,他們可以從事甚麼工作,因為「雖然學生念的是資管系、但是都不會寫程式,對電腦組裝只有部分的人熟」,所以,他們對自己的未來要做甚麼工作都很徬徨!
之後林清江擔任部長的時候,爆發「建構式數學」災難。這個時期揚棄傳統九九乘法表、把建構式數學教法加入教科書,讓當時許多數學老師不會教、學生也不會學,社會爭議很大,史稱「建構式數學之亂」。這樣的一場災難,直到民進黨上台後、黃榮村擔任教育部長才喊卡,終於,又回到九九乘法表年代,災難終告平息。
但隨之而來的,黃榮村擔任教育部長時,推動高等教育評價,建立對各大學評量的評鑑、來決定要補助大學的預算,推動邁向一流大學計畫、五年五百億來引導大學,同時將SCI、SSCI的論文數量納入大學評鑑中,此舉為台灣學界帶來另一場的災難,就是讓所有的大學教授都變成論文產生器,各大學教授不斷地衝刺數量,作為升等的依據,然而垃圾論文不斷,就變成這項政策的嚴重後遺症,最終台灣鬧出了論文審查造假這種國際笑話。
而最曲折有趣的莫過於「十二年國教」的推動。阿扁執政、電火球當行政院長的時候,曾經出來喊說要推動十二年國教,蘇貞昌一講,不得了,建中、北一女、附中等一流學區附近的房價開始飆漲。
結果,電火球還沒爽完、爐火都還沒燒熱,教育部長杜正勝回了他一巴掌:杜老爺說,這項政策根本就不成熟,還有很多東西要研究、沒想清楚,貿然推出只是災難,所以,「卡」!
沒想到這個政策在國民黨重返執政後,教育部長鄭瑞城跟媒體說:還不成熟、不宜貿然推動。顯然他很知道問題多多、不好搞。結果馬英九身邊其他的學者痛批鄭瑞城,搞得鄭瑞城不得不下台;隨後接任的吳清基接任教育部長後,馬英九直接代替吳清基宣布要推動十二年國教政策,沒想到上台沒多久,吳清基就在許多爭議事件中下台,換蔣偉寧接手。
蔣偉寧更勇敢,許多準備工作都還未完成、就強推十二年國教上路,對學生、家長的宣傳與說明都不充分,導致全國家長與學生陷入痛苦中,讓學生不僅學習苦、考試苦、現在連分發都苦,種種亂象,除了荒腔走板,更讓人覺得這些官僚冷血。
教改失敗,不只是單純政策的問題,還有許多利益團體的因素介入,讓整個教育改革扭曲變形,折磨台灣的學生。無論如何,教改改到今日,是該做個總回顧與檢討,不能再盲目往下走了。
0 意見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