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 問學生:「今天來上課的機會成本是什麼?」學生的回答五花八門,有的說是犧牲了看電影的機會,也有人說是無法打工所損失的收入,甚至有人說是已繳的學費。 我再問學生:「既然有這麼多的可能性,到底哪一項才是上課的機會成本呢?」「既然來上課,是不是表示上課是最划得來的呢?」
當我們做一件事情時,就必須放棄其他的事情,在所有其他選項中,價值最高的就是做這件事情的機會成本,例如如果不上課就只能看電影,那麼所犧牲的看電影的 享受,減掉看電影的支出,就是上課的機會成本;學生如果選擇蹺課去看電影,就表示不看電影所做的犧牲太大了,也就是上課的好處太小了!這個例子的意涵是, 想要學生不逃課,最好的方法是把教學品質提高,讓學生覺得不來上課實在太可惜了!
學生的視野會決定上課的機會成本,如果看電影是唯一的不上課的替代選項,學生選擇上課的可能性會頗高,但是如果學生另外想到了創業這個選項可能會帶來很大的利益,也考慮了失敗的風險,輟學的機會就會提高,像蓋茲及賈伯斯都是這樣子思考的。
這個例子的意涵是,學生可以想到的機會愈多,也覺得有能力可以實現,就不會有那麼多人想念大學了,因此從小培養學生的視野,提升處事的能力,應是各級學校的重要教育目標。
如果家長和老師都灌輸學生,讀書是唯一的選項,即使畢業後的前景不好,學生還是會選擇念大學,這種情形對教育品質及學生都不好,但是如果比較少的學生想念 大學,就會迫使學校改善教育品質,與其他學校競爭學生。少子化有類似的效應,會促進學校間的競爭,改善整體教育品質,所以政府愈少介入學校的整併或退場, 教育品質的改善幅度反而會愈多。
以機會成本觀點來看,學費如果提高,會降低上大學的淨利益,而提高其他替代選項的吸引力,造成想進大學的人數減少,為了吸引學生就讀,學校會被迫提升教育 品質,因此學費提高會增加學校改善品質的壓力,有助於教育品質的提升。學校另一方面也會想法降低提供教育的成本,減少需要提高學費的機會,增加招生的吸引 力。所以教育品質與學費是正相關的,而因為與優秀的同學共學是念大學的好處之一,學校都會想吸引最優秀的學生就讀,進而吸引其他學生入學,所以好學生不會 寂寞。
對學生而言,來上課的機會成本是不來上課的好處,相對的,不來上課的機會成本之一是來上課的好處,如果高估了不來上課的好處,或者低估了上課的好處,都會 錯失了上課的好處。如果學生誤以為學費是不來上課的機會成本,以為蹺課的損失僅是所繳的學費,當學費低的時候,就比較會選擇不去上課。事實上,已經繳的學 費,不論多寡,都與上課的決定無關,唯一重要的考量是,如果不上課,有什麼事情會比上課有意義呢?
(作者為政治大學校長)
0 意見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