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3年11月5日 星期二

分享:教育現場-教改的順序應重新思考

原文取自:2013.11.5中國時報http://www.chinatimes.com/newspapers/%E6%95%99%E8%82%B2%E7%8F%BE%E5%A0%B4%EF%BC%8D%E6%95%99%E6%94%B9%E7%9A%84%E9%A0%86%E5%BA%8F%E6%87%89%E9%87%8D%E6%96%B0%E6%80%9D%E8%80%83-20131105000553-260107

台灣人很沒有主見,這可能是傳統的教育方式使然,這不只是顯現在政治上,人民缺乏辨別力,在教育見解上尤甚。一下子說英國的「開放教育」有多好,開放教育源自於英國人尼爾(A.S.Neil)一手建立的夏山學校,他被視為是辦理開放教育的楷模。夏山學校實施混齡教學輔以個別化教學設計,學生自己決定學習內容及生活規則,強調學校適應學生而非兒童適應學校。一下子又說日本的「學習共同體」有多棒,學習共同體的主張源自日本東京大學教育學研究科的佐藤學教授,期待透過相互學習及經驗交換,也就是借助合作學習和討論來提升學習成效。

一下子說要學習芬蘭,芬蘭的學生是在寬鬆、愉悅的環境下充分享受著學習的快樂。芬蘭的教育是教得少,學得多;考試少,但學生成績好;教師也夠專業。一下子又說要學習上海推動「PISA」的精神,「PISA」是OECD(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)每3年大規模舉行的測驗,目的在評估十五歲青少年的閱讀、數學和科學素養。我們老是在模仿別人,就從來不敢大聲說出台灣教育的主張?
學習別人其實也沒什麼不好,但引進別國的說法,都還沒摸透,就又改變了,那才可怕,不是嗎?在台灣,當年雷厲風行的推動「開放教育」,小學很認真執行,國中沒人理。九年一貫領域課程也是,7大領域,小學很認真推動,儘管幾乎沒人會教表演藝術這科目;到了國中,因聯考科目分明,領域教學根本推不下去。每次受害的都是國小的師生,推測其原因,有一說,或許是這階段的學生年幼,老師較聽話。
我看歐美國家,尤其是德國,在推動教育改革的順序,與我們好像不同調。基本上人家都是先改造高等教育,接著中等教育,然後才是小學教育,這樣的作法有一好處,就是完成之後,從小學到大學可一路暢通。台灣剛好相反,每次都是從小學開始,中等教育無動於衷,高教根本沒人理,從小學改革往上,一路不通。唉!別問我該怎麼辦?我只能嘆氣!(作者為新北市私立裕德中小學創辦人)

0 意見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