建成國中現址始於日據時期,原為日本人子弟就讀的「建成小學校」。光復後成為臺北市政府辦公處所,市政府遷至市府路現址後,保留部分古蹟教室並興建新校舍,成為現在的建成國中。這所學校成功的將古蹟與新建築融合在一起,既古典又現代的風格,目前可能找不到第二所這樣的學校。參訪過程中,處處可見學校經營的用心,參訪的心得分述如下:
(一)古色古香的古蹟建築,漫步其中彷彿穿越時空的藩籬回到過去。百年前興建的校舍,至今仍能安全的使用,可見當時日本人興建的用心程度。921地震中,許多光復後興建的學校不支倒地,雖與接近震央,震度較大有關。然而,多一份認真,校舍安全就多一分保障。
(二)新建校舍納入地下停車場的設計,除解決學校本身教職員需求,亦可對社區開放收費挹注資源。
(三)雖然學校曾榮獲許多面向的「優質學校」認證,但新任校長卻要同仁們,暫時忘卻以往的榮耀,先靜下心思考,教育的本質何在?「教育即生活」不是口號,而是教育活動的本質。校長說,從生活教育的基本功做起:守秩序、有禮貌、重整潔。由生活出發,在生活中實踐,用藝術與文化薰陶,學生氣質變化了,再談升學率才是教育應走的道路。
(四)吳明清(2001)認為,新任校長常以改革者自居,但一所學校最重要一件事就是「正常運作」。這也是鄭校長所謂的:學校就是學校、校長就是校長、老
吳明清(2001)。教育向前跑:開放社會的教育改革。臺北:師大書苑。
0 意見:
張貼留言